《诫子书》教学反思

时间:2023-10-26 10:59:08
《诫子书》教学反思

《诫子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诫子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诫子书》教学反思1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诸葛亮的《诫子书》。这是一篇篇幅较短的文言文,为了让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有所学、有所悟、有所思,我是按照“生读——生悟——生思”的模式来执教这节课,整个课堂中都以“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和收获是本节课的主要立足点。

“诵读”和“积累知识”两个部分进行较为顺利,学生课堂活动较为踊跃,而且基本每个同学都能完成学习目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导学案设置比较合理,逐层深入,从“基础”到“延伸”都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但这节课的授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赏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但由于“导”的不到位,部分同学不能动起来,不能“赏”出亮点,“赏”出水平,导致气氛不够活跃,对文章中富有哲理又有警醒作用的句子领悟不够到位。在这个环节,如能适当让学生自己“质疑”,然后解疑,相信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会大大增强。

2、课堂上小组运用不够成功。一遇到问题就让学生自己讨论,有时都没有给学生自己考虑的时间就讨论,这样浪费了很多有价值的时间;另外,有些问题确实不值得小组讨论,而我不合时机的运用小组讨论,出现了课堂“懒散”的局面,如:让学生讨论课文译文,这就属于“画蛇添足”,多余之举。

在今后的授课中,我一定会不断摸索,让小组讨论真正发挥它的实效性。

《诫子书》教学反思2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短小精悍,却意蕴深刻,寥寥数笔却饱含着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读来颇有韵味。

特别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名言,大家真是耳熟能详。本课要求背诵,最好的方式是在课堂上一步步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但大多时候,古文在背诵上有前置性,也就是还没正式学习课文时,学生已经会背诵了。《诫子书》文章很短,学生在讲解前已经背完了,我问孩子们理解什么意思吗,讲了什么内容,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知道”。

问题来了,按理说,学生熟读成诵后,大致意思还是能理解的,可出现现在这种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我也料到孩子们在理解上会有困难,但完全不懂是没料到的。课前,我已经分析了原因:文章虽然短小,问题就出在短小上。越是短小,就浓缩了越多的精华,我们就要更静下心来深入到文本中去。我决定把文章分成隐性的层次,引导孩子们一层一层去理解文本内容。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句话,孩子们很容易发现是说学习的。我追问“学习需要什么”,孩子们很聪明,齐声回答“静”。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句话很明显和前文所说的不同,强调的是一个“躁”字。学生再结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以理解这句话说的是修身。

至此,孩子们看到黑板上的板书,一目了然。

从而,回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中心句上来,孩子们也很容易理解了本文的核心是“静”。无论是做人(修身)还是学习(治学),都需要“静”,切忌“躁”。

最后的“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孩子们根据意思,自己总结出了“要珍惜时间”。到此,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就很明朗了。

当然,学习古代的精华很有必要,能从中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更可贵。因此,学生从中所受的启发是这节课不能忽视的,也希望孩子们能学有所获。

《诫子书》教学反思3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采用以“读”贯穿课堂始终的方法,听读,朗读,跟读,默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然后猜读、精读、研读、品读,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

为了让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有所学、有所悟、有所思,我是按照“生读——生悟——生思”的模式来执教这节课,整个课堂中都以“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和收获是本节课的主要立足点。

前面几个部分进行较为顺利,学生课堂活动较为踊跃,而且基本每个同学都能完成学习目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导学案设置比较合理,逐层深入,从“基础”到“延伸”都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但这节课的授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研读与赏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但由于“导”的不到位,部分同学不能动起来,不能“赏”出亮点,“赏”出水平,导致气氛不够活跃,对文章中富有哲理又有警醒作用的句子领悟不够到位。在这个环节,如能适当让学生自己“质疑”,然后解疑,相信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会大大增强。

2、课堂上小组运用不够成功。

《诫子书》教学反思4

《诫子书》是本学期的第3篇文言文教学。但这篇文言文完全不同于前两篇的文言文。上《世说新语》的翻译教学环节开展起来的是相对轻松的,《论语》中的文本理解在加以引导后学生还是能够有效理解的。但一上《诫子书》时,就会发现:虽然这篇课文不足100字,但字字珠玑,不管是在文言字词的解释上,还是在读文本的深层理解时,都存在着较大的难度。而这些难度的产生,我觉得不是师或生任何一方面的原因,而是两方面的原因夹杂在一起作用的结果。但在这两方面的原因中,我认为我个人原因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现将原因归结如下:

自身文本的理解不够。在上课之前,我对这篇课文有较高的期望。我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这篇课文能够真正明白一些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些看法。在学习的路上可以不要这样辛苦,少一些内心的负担,多一些这个年纪应该有的快乐。或者说,我希望他们能体会一种恬静的生活方式,能在这样的喧嚣的社会里活得真诚些、洒脱些。

而事实证明,我自己也不能将这样的生活态度真正体会到,这样的我如何将如此美好的生活态度传递给学生。空将侃侃而谈的话告诉学生没有任何的意义,就如同跟他们说教一样。对于处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们来说,无非又给了他们一次叛逆的机会。于他们而言,也许会觉得我矫揉造作,也许会觉得我讲的是一些空谈的道理,是没有任何的意义的。所以,没有我自身体悟在里面的教学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对学生的认知认识不够。在《诫子书》第一课时在第一个班级教学时,在翻译全文后,我顺势将本文的中心论证句、论证方法、以及成学成才的方法一起完成,在第二课时时,我就可以用全力将文本的理解讲好,不需要再花时间来将写作成文的方面的内容。但事实证明这样的认知是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在跟周老师聊过以后,周老师建议我这堂课让学生提出读不懂的句子然后全班一起理解。在学生读不懂的全文的时候,对于任何简单的问题,学生在回答的'时候都会畏畏缩缩的,生怕自己的答案是错的。此时的课堂将会是无效的课堂。在听取了周老师的建议后,第二班级上课时,我及时做出了调整,明显这一堂课是较为有效的,学生有真的学到,而我在整一堂可中也是较为轻松的。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我和学生之间有一种思想火花的碰撞,那种感觉实在太棒了!

每一次实际的教学都会给我一些新的体会,这样的体会让我感受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在一次次的实战中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在一次次的遗憾中不断沉淀自己。相信在不久将来,我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我的学生,因为那时的我知道我是一位值得他们信任的老师。

《诫子书》教学反思5

本文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算得上是一篇难文。本着难文浅教的原则,设计本课的学生活动。文中名句大家耳熟能详,加之文章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采用朗读贯穿课堂,通过诵读、说读、悟读、背读四个板块,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积累、理解和感悟,读背之中体味人生经验。

课堂中,第一个朗读环节进行的比较顺利,学生能够在教师一步步地引导下,完成朗读任务。第二个翻译环节,因为学生课前进行了充分的课前预习,对于课文中不理解的句子已经通过借助工具书解决,所以进行的也比较顺利。在课堂中采用集体写译的方式进行翻译,使所有学生都在课堂中得到训练,落实了知识点的掌握。第三个环节是对翻译内容的巩固,也是对课文内容的总结,更是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但由于学生对问题答案想得太多、太难,导致一开始很多学生不敢举手回答。如果能在说话前给学生举一个例子,相信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举手完成说话训练。最后一个环节中,学生通过一整节课的学习,应该至少掌握了三个文中名句,在展示的时候如果能够不局限于一句话就更好了。

总之,希望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引发学生的思考,对学生有所启发。

《诫子书》教学反思6

今天去华辰学校进行同课异构活动,讲授的是《诫子书》。这篇课文是部编本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人生之舟”为主题的一篇文言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学情有限,所接触的文言文又不多,加之本文在内容上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采用以“读”贯穿课堂始终的方法:朗读——读出文言的韵味;译读——读懂文言的意味;赏读——读出文章的美点。同时采用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方法,在弄清文章的意思的基础上,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

但是在讲授的过程中,由于对学生学情把握不准,时间设计也有问题,因此本节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译”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但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看似很顺利,学生对重点字词句的把握不到位,对文章的理解似是而非,并没有在取得预设的效果。

2. 课堂上小组运用不够细致。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有少数人并没有跟上。

3.在“读懂文言意味”这一板块中学生在翻译课文的基础上我设计的主问题是“思考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教儿子修身治学的?”这个主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困难。我设想是学生能一层层梳理课文的行文思路,虽然在我的提示下学生能够梳理出来,但是由于给学生时间不够,显然有一些学生并没有将这个问题弄清楚,弄透彻。

通过这节课,我也思考了一些东西: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被自己的预设锁定,不能被自己设计的教学导纲限制。更不能被课堂教学模式限制。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有取舍,做到一课一得,注重课外阅读的拓展和延伸。在教学中,既要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又要落实语文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诫子书》教学反思7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诫子书》教学反思。采用以“读”贯穿课堂始终的方法,听读,朗读,跟读,默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然后猜读、精读、研读、品读,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教学反思《《诫子书》教学反思》。

为了让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有所学、有所悟、有所思,我是按照“生读——生悟——生思”的模式来执教这节课,整个课堂中都以“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和收获是本节课的主要立足点。

前面几个部分进行较为顺利,学生课堂活动较为踊跃,而且基本每个同学都能完成学习目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导学案设置比较合理,逐层深入,从“基础”到“延伸”都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但这节课的授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研读与赏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但由于“导”的不到位,部分同学不能动起来,不能“赏”出亮点,“赏”出水平,导致气氛不够活跃,对文章中富有哲理又有警醒作用的句子领悟不够到位。在这个环节,如能适当让学生自己“质疑”,然后解疑,相信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会大大增强。

2、课堂上小组运用不够成功。

《《诫子书》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