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教学反思

时间:2023-10-26 10:48:07
《年月日》教学反思

《年月日》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年月日》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年月日》教学反思1

《年月日》相关知识点碎而多,又大都属于常识性知识,没有太大的探究空间,因此教学时选择让学生预习自学。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以及一年当中有几个月是大月,几个月是小月?初步了解平年和闰年, 设计这节课时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际生活体验,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质疑提问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

1、设置预习卡片,任务清晰到位。

课前发给每个孩子预习卡片,注明其任务。

任务一:[说一说]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知道了什么?

任务二:[查一查]看书本76~77页的年历,看看每个月的天数,圈一圈,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任务三:[理一理]关于《年月日》,哪些知识需要我们去记呢?用图、表格或者其他的数学方法,把这些知识整理,争取让所有同学一眼看明白。正因为有清晰的任务设置,学生汇报时是以形式多样、相对完整、表达简洁的预习成果进行展示。

2、重视学生交流,知识点趋向完整。

预习过程对于学生个体而言都很有收获,会有分享的愿望;但独立学习又难免有遗漏或者错误,需要在交流中补充与改进。从教学现场可见,这样的过程绝不是形式,伙伴之间的交流都是那么投入与顶真。

3、教师顺势引导,兼顾完善与释疑。

(2)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网络,体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鼓励学生质疑,应需提供学习材料。当黑板上呈现完整年月日知识结构图时,老师提出“在学习中有碰到不明白的,都可以提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帮助我们解答,谁有问题要提的?”让学生进行质疑提问。

4、本课概念多,容易混淆。

知识的记忆、巩固、深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中尽量优化了以“生活”为背景的数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实践。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整堂课在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突出关注了“如何分享”“如何倾听”“如何交流”“如何表达”“如何质疑”等等方面的指导与培养,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以学为本。”

《年月日》教学反思2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时、分、秒的基础上,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内容包括: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重点:时间单位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教学难点:计算一天以内经过的时间。教学关键: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在设计本单元教学时我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际生活体验,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因为年、月、日来源于生活并用之于生活,教材力图体现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融知识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在教学中我尽量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如书上主题图,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引入,如2008北京奥运等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例子,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本单元的不足之处是:在处理一些细节甚至在学生自主探索时有些地方放手不够,比如学生在汇报自己整理出的信息时可以尝试让学生先说,如有说错或说漏再让其他学生纠正或补充完整,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发现不管是哪一年,大月、小月的月份是一样的;只有2月份比较特殊,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是个变月。课堂上还是没能大胆放手,把发言权还给学生。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学生作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牢记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选用教学方法。今后,我还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钻,下大功夫。

《年月日》教学反思3

1、备课要细致:例如本来我打算发给学生年历卡,但是四张全发的话,班上六十几个人那样资源要浪费很多,而且为了避免有的同学手里卡片太多,而不知道看什么。所以我们组讨论决定用投影仪的方式出示那几张不同年份的年历卡。

2、把课堂上的发言权还给学生:任何情况下都要给学生机会先发言,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来说。

3、教师引导要明确:不管教师提出什么问题,应该非常明确。

4、提高教师课堂随机应变能力,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例如当教师发现一些同学看不明白年历卡时,应果断地将年历卡投影,讲明如何看年历卡,不应草率了事。

1、 数学内容生活化

年、月、日是常用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间单位,也是来自学生自身和现实生活,教学时,我把教学内容纳入现实生活情境中,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上课时,师生先交流此时激动和高兴的心情,再让师生一起记住这难忘的时刻:20xx年3月18日。接着让学生说出课本中四幅有意义的图日子发生在什么时间,这样,再一次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思想在学生头脑中明朗化。我再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哪些,都知道是时分秒。这时师提出:时、分、秒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表示较短的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表示较长的时间单位,年、月、日,这样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同时,也使学生感到,要学习的知识就在他们身边。

2、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整个课堂中,我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 ……此处隐藏7544个字……节、9月10日教师节等等特殊而又常见的日子,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什么时间?1949年10月1日,并借机练习大月小月、平月等几个知识点,既渗透了爱国教育又加强了练习。还有一些常见的容易出错的我把这些题目弄成判断题让学生自己去判断是否正确,而错又错在哪里?最后一题扩展习题:20xx年,小明连续在外婆家住了两个月,正好是62天,这两个月是( )和( )。

教师要真正成为引导者。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年月日》教学反思14

年月日这节课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生活中孩子们都有看日历的经验,有些家长也教给孩子如何记住大、小月,有些孩子知道平年、闰年的概念等等,因此在设计教学中,我遵从了合作探究->集体整理->实践应用的总体教学思路来展开教学。

一、取得的成绩

在合作探究环节,具体的思路是先自主观察整理,再对比交流,给学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自发地去寻找不同年份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与区别。在学习单的准备上,我设计了20xx-2016年10年间的年历,一则考虑这些年份离学生经验较近,而且这10年中会有三次出现闰年的情况,基本可以保证每个小组会有1-2名学生出现闰年情况,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其他11个月都一样,却只有2月不一样?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在大月和小月的呈现方式上,我采用了12个数字卡片一字排开再通过上下移动进行分类的方法。我认为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先分出大月还是小月,抛开了PPT一般按特定顺序呈现的尴尬,另外一点,也是本节课我最大的一个尝试,就是利用数的排列,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大月或小月中,月份排列的特点。比如7和8月是挨着的,表示连续的大月,其他的大月都不是挨着的,也就是说同一年中没有其他连续的大月了。

另一点,就是在练习完成后,安排了数学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去了解公历历法的由来。在选择数学知识延伸这一环节时,可选的素材有很多,在考虑到知识的难度、趣味性和学生感兴趣程度的基础上,我选择了这一项。在授课中,我也发现,这很好地迎合了学生在最开始时的学习活动中所写下的疑惑,很多孩子会问,为什么公历长成这个样子?为什么7月和8月是连续的大月?为什么2月的天数最少?通过这个故事,很好地解答了孩子们的疑问,也是本节课前后的一个呼应。

二、存在的不足

这节课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

首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设不足。本来在学习活动的设计时,我是想让孩子们去找一找年历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考虑到孩子可能会“偏激”地一味找不同点,因此在授课前,我把活动要求换成了找相同点,然而孩子们对相同点的发现还是不好,在指导活动时,我采取的策略时一组一组引导修正,这样效率很低,我想,如果能叫停,再加以引导,可能这个活动的开展会更充分又不耽误太多的时间。因为我认为这个环节的讨论必须充分而且全员参与,所以即使在知道超时的情况下,也没有中途叫停,导致了后边的延伸知识的环节在课堂时间没有真正讲完,占用了一点课余时间,这是很遗憾的。

其次,课堂知识的容量偏小。在听完了全组老师的课之后,我深觉自己的课容量偏小。最开始我们讨论是要将有关闰年的知识也讲完的。然而通过听课和自己试讲,我发现,这样做,在我的班里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即使勉强做,也可能会导致重难点哪个也突破不了。所以临时大改了教学设计,将闰年的知识定为知道这个概念、会从二月去判断平年、闰年,从而更大的力度去突破大月、小月的重难点。不过这样做,就像前边提到的,课的容量偏小了,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的介绍也不够全面。

练习的设计是层层递进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发现时间即将来不及,所以在练习处理上有些仓促了,没有很好地体现设计意图,即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运用新知。

对学生缺少激励性评价。在整堂课中,学生发言还是很多的,但我的评价语言较为单一,只从正确与否、完整与否的角度予以评价,我觉得这方面做得还是很不够的。

三、改进措施

1、加强教学设计能力。我觉得这方面的锻炼还是很有限的,计划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多观察学生、多研究教材教参、多观摩优秀课拓展教学思路的角度来加强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

2、提高应变能力。无论平时上课,还是公开课,学生总会出现很多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储备对突发状况的处理经验,积累教学机智。平时应该做到面对学生心要细,及时做笔记的习惯。

3、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态。曾经被批评语言不够儿童化,孩子们听不懂,于是我花了很大的力气去改自己的这个习惯,多与学生沟通多聊天;也被批评亲和力不够,所以我有意识地放松自己上课的状态,尽量微笑上课。但对于激励性评价这一方面,一直没有很大的突破。这一点自己现在也没有特别有效地改进措施,有待进一步寻找、尝试、发掘。

《年月日》教学反思15

这节课的内容来自学生自身生活和现实生活,课程的实施大量地依赖教材、校园以外的资源,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这节课中学生课前为查找、收集年、月、日的资料,有的去图书馆查,有的网上查,有的向人请教……突破了数学教学的封闭状态,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课内与课外很好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来进行。在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无论是研究问题的提出,信息的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都需要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因为”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年、月、日的资料,分析、处理信息,从而透过现象去分析本质去发现规律,在方法上、过程上与科学研究很相似,连情感体验也很相似。遇到障碍时的苦思冥想,有了进展时的喜悦,结论概括的逐步完整性,都很像科学家有过的经历。这为孩子们以后的学习与科学研究迈出了可喜一步。

课前的资料调查为学生课中的探索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能源,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能乐此不疲去发现,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发展。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到的不仅是年、月、日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年、月、日的知识是有限的,但从获得年、月、日知识的方法中受到的启发确是无穷的。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今后,我还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钻,下大功夫,在新课程的改革的带动下,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性的教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努力成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师。

《《年月日》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