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26 10:50:18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工程问题》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7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假设法”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分数工程应用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通过猜想验证、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工程问题的特点,掌握其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工程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今天,我们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先来看看,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ppt课件出示。)

(1)修一条360米的公路,甲队修12天完成,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360÷12=30(米)。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教师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修一条360米的公路,甲队每天修18米,多少天能完成?

360÷18=20(天)。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教师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3)加工一批零件,计划8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加工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1÷8=。(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师小结:不知道工作总量时,我们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相对应的工作效率就用时间分之一来表示。)

(4)一项工程,施工方每天完成,几天可以完成全工程?

1÷=6(天)。(师:你又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设计意图】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新知识同原有知识相互作用,发展形成新的数学认识结构的过程。因此,在复习准备阶段,设计了上述4道基本练习题,帮助学生激发原有的知识记忆,使学生能进一步熟练运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并适当渗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不是具体的数量时应该怎样表示,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为了建设新农村,各地都在进行乡村公路的建设。张村也准备新修一条公路。两个工程队,一队单独修12天完成,二队单独修要18天完成。(ppt出示。)

师:从以上条件,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预设:一队每天修这条公路的;二队比一队多用6天完成;二队每天修这条公路的……)

师:假如你是负责人,你会承包给谁?为什么?

如果要修得又快又好,怎么办?

(预设:让甲队修;可以让两个队一起修。)

师: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PPT出示完整题目。)

张村准备新修一条公路。两个工程队,一队单独修12天完成,二队单独修要18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设计意图】教材中的例题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修路情境,合理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展开,并在设疑中生成有教学价值的问题——“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展开新课教学。

三、猜想验证,合作探究

(一)猜想。

师:请同学们先猜一猜两个队一起修路,大约几天能修完?(教师随机板书学生所说的天数。)

师:在这些天数中,哪些天数可以排除?你是怎样想的?(得出“两队合修的天数比12天少”的结论。)

(二)讨论。

师:到底是几天呢?观察题目,想一想,要知道合修的时间,需要知道什么?

(预设:需要知道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

师:可这里的工作总量(也就是道路全长)是未知的,怎么解决?

可以假设道路全长是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随机板书假设的长度(预设单位“1”,如36千米等。如果是假设具体数量,考虑12和18的公倍数会方便些)。

师:请你选择其中一个道路全长的值,试一试解决这道题吧。

(三)验证,辨析各种解法。

1.学生用假设法解题,老师巡视,抽取不同假设的同学板书演示。

2.全班交流评价各种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预设:(1)假设道路全长36千米,36÷(36÷12+36÷18)=7.2(天);

(2)假设道路全长720米,720÷(720÷12+720÷18)=7.2(天);

(3)假设道路全长为单位“1”,1÷=(天)。

对于假设具体数据的解法,分析一种,让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先分别求出两队的效率,再用工作总量除以合作工作效率,即两队效率之和,求出合作修路所需的工作时间。)

对用单位“1”及分率解题的方法,老师结合PPT进行重点追问:

这里的1指什么,,各指什么?代表什么?为何用1÷?

请学生结合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的关系说一说。(同桌互相讨论这种解法的思路。)

预设:如果有同学用1÷(1÷12+1÷18),肯定并说明可以直接写作的形式。

【设计意图】猜想与验证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发散思维,在猜测中预测结果,提高学生参与验证的热情。另外,因为学生的认知基础不同,允许验证的方法多样化,对于正确的答案都能给予肯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小结建模,策略优化。

1.同学们各自假设的道路总长不同,但答案都是7.2天,说明什么?

(说明完成时间和道路总长没有关系。)

在道路总长发生变化的时候,哪些量在变,哪些量没有变?

引导小结:他们单独修的时间不变,无论假设道路全长是多少,两个队每天修的始终占道路全长的和.

也就是说对这条公路的全长而言,他们每天修路的米数在变化,但他们每天修这条路的“几分之几”没有变。

2.比较这几种解法,哪种解法更简便一些?

小结 :这道题没有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我们可以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

根据“一队单独修12天完成”可知一队每天修全长的(也就是一队的工作效率),根据“二队单独修18天完成”可知二队每天修全长的(也就是二队的.工作效率),所以表示两队工作效率之和。

用工作总量单位“1”除以工作效率之和,即可求得两队合修所需的工作时间。

【设计意图】在验证过程中,学生发现“工作总量变了,工作时间还是不变”,教师要引导学生悟 ……此处隐藏6530个字……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3、归纳:象这类工作总量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可用单位"1"表示,用表示工作交率,解答思路与工作问题一样,象这种分数应用题,教案《工程问题应用题教学设计》。我们把它叫做"工程问题"(完整板书)。

4、把工作总量看作"2、3"行不行?分组计算。发现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但为了计算简便,工程问题应用题中,我们常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

四、巩固性练习

第一层次:试一试。

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施工,需8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施工,需12天完成。两队共同施工,需要多少天完成?

(1)指名板演,集体练习。

(2)据式说理。

(3)改变条件和问题。

两队合作4天后,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还剩下几分之几?

第二层次:

(1)车站有货物48吨,用甲车运6小时可以完成,用乙车运4小时可以完成。用两种车同时运多少小时可以运完?

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48÷(48÷6+48÷4)

48÷(+)

1÷(+)

(2)只列式不计算

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加工8小时完成,乙单独加工10小时完成。

(1)甲单独加工,每小时完成总工作量的。

(2)乙单独加工,每小时完成总工作量的。

(3)甲、乙合做,1小时完成了总工作量的。

(4)甲、乙合做,3小时完成了总工作量的。

(5)甲、乙合做3小时,还剩下总工作量的。

(6)这批零件,甲、乙合做小时完成。

(7)两人合打天才能完成这份稿件的。

第三层次:

工程问题不只限于上述三种量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其他某些量之间的关系。

(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到乙地需要6小时,另一辆汽车从乙地开到甲地需要5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工出,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2)张老师去新华书店买《三国演义》上下集,她所带的钱如果只买上集正好可买20本,只买下集正好可买30本,请问张老师所带的钱最多可买这种书多少套?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2、工程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3、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六、提高练习

(1)生产一批零件,甲单独做15天可以完成,由乙单独做12天可以完成,两单独做10天可以完成,如果三人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2)一项工作,甲乙两人合做12天可以完成,由甲单独做20天可以完成,由乙单独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

2、掌握它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3、并能正确地解答工程问题的基本题

教学重、难点:

对于学生来讲,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就应该是一些具体的数量,突然间把工作总量看成了“1”,把工作效率看成了几分之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同时准确的判断各量也是教学工程问题的重点。

教学准备:

新授例题和练习题的课件,提前布置学生完成补充条件,解决问题的复习题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补充条件,解决问题:(已提前布置学生回家进行练习)

一段公路长()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1、要求学生合作完成该题的探究,在括号里面。填上一个具体的工作总量,计算它的工作时间。(填不同的工作量,进行交流,相互检查昨晚同学完成的情况)

2、小组合作交流,对比各人的解答过程。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各题的题目和解法,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提出假设并验证.(发现:除第一个条件外,其余的条件和问题都相同.且数量关系、解题方法、计算结果都相同.)再让学生阅读第三小题,这时可能有部分学生就会说仍然是6天。由此让学生假设:在这种情况下,公路的具体长度对计算的结果没有影响,即改变题中第一个条件的数据,计算的结果不变.)

3、学生分组讨论假设成立的原因,并推选一位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

揭示原因,出示课件2的下半部分.

30÷(30÷10+30÷15)60÷(60÷10+60÷15)

=30÷(3+2)=60÷(6+4)

=30÷5=60÷10

=6(天)=6(天)

4、想一想:如果公路的长度没有告知,能不能解?怎么办?

5、小结:当这条公路的长度没有给出来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

二、练习铺垫

1、一项工程,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几分之几?如果10天完成呢,每天可以完成几分之几?

2、一项工程,每天完成1/4,几天可以完成?

4.一项工程,每天完成2/5,几天可以完成?

(虽然没有工作的总量,但是我们可以直接把它看作单位“1”,通过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求出我们所要解答的问题。工作总量均用单位“1”来表示,工作效率用“1/工作时间”表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也可以利用分数的意义来进行理解)

三、新授

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1、学生尝试解题.请一位学生板演,讲评时重点请学生说清楚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1)说一说本题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想的?你列式的依据是什么?

(2)“1÷(1/10+1/15)”中的“1”表示什么?1/10、1/15、1/10+1/15各表示什么?

2、小结:今天学习的分数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仍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同的是,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工作总量的具体数量,而是用单位“1”来表示,因而工作效率也是用“1/工作时间”表示的.

3、完成79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请一学力稍差的学生板演,再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

1、一堆货物,甲车单独运,4小时完成,乙车单独运,6小时完成;两车合运,多少小时运完?(叙述各题的每一步的意义。)

2、一批零件,甲单独做12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0小时完成,两人合作这批零件的34,需要多少小时完成?(强调这时候的工作总量是多少?)

3、一份稿件,小红5小时可以抄完,这份稿件已经完成了13,剩下的有小红抄需要多少小时完成?(关键是说情况解题的思路)

4、对比分析,小结练习题的联系与区别。

五、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2、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哪些地方你还不太懂?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