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说课稿

时间:2023-12-02 19:56:09
找次品说课稿

找次品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找次品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找次品说课稿1

尊敬的xx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找次品》,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来说一下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一、教材背景分析。二、教学目标设计。三、教学过程设计。四、教学设计特点。

一、教材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在编排结构上注重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强调数学思维的一般过程,着力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1安排了从5个物品中找出次品仅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让生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例2安排了9个待测物品,并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从而让学生经历有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总体上还处在具体运算操作的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是他们的优势。在前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积累了探索数字规律的基本方法与策略。但是,学生对天平的原理,以及为什么要找次品,找次品的方法要如何表达,什么是最优方案都是比较模糊的。更换教材版本后,学生对这类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接触少,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图示方式的表达,以及事物隐含的规律还缺乏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所以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方式教学。

二、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主要分五个环节进行。

(一)、限时口算、训练思维。

(二)、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通过美国“挑战者号”发射失败视频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次品的危害性,领悟检验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究找次品的欲望,同时把人文教育渗透在教学中。]

(三)、探索新知,建立模型。

这个环节主要分三个层次教学的。

第一层次:初步感知,(“3”中找“1”)

1、出示3瓶木糖醇,但其中一瓶少了几粒,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把这瓶找到?预设生:可能说用手掂量,可能说数一数、也可能说用天平称一称等。由学生回答引出天平,并且让学生想想用天平称的方法至少几次保证找出次品,然后让学生边说边演示,最后师生回顾称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先以3个待测物品为起点,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能较顺利地完成初步的逻辑推理:那就是并不需要把每个物品都放上去称,3个物品中把2个放到天平上,无论平衡还是不平衡,都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个是次品。只有理解了这些,后面的探究、推理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第二层次:尝试“找次品”(“5”中找“1”)

出示:5瓶中有1瓶少了3粒,用天平至少称几次保证能找到次品?先让同学猜一猜,然后引领学生分一分。接下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结合教师出示的小提示借助实物摆一摆、想一想、交流探究出保证找到次品的最少次数。然后采取小组汇报展示、教师课件辅助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出从5个检测物品中找1个次品的方法和保证找到次品至少次数,同时渗透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环节中,采取半放半不放的方式,让学生经历动手动脑,经历分、称、想的全过程,从不同的方法中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图示法较为抽象,对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在这里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通过图示便于学生理解每项数据、每种符号的含义,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第三层次:探索最优策略。(“8和9”中找“1”)

1、我先出示比尔盖茨与81个玻璃球的问题,先让学生猜测从81个玻璃球中找一个次品,用天平称至少多少次能找出次品。然后将数据放小,探究在9个玻璃球中找一个次品球(次品重一些)几种方法,引导学生用图示法自主分析,同桌交流的方式学习。根据学生汇报从9个玻璃球中找1个次品的方法,教师结合课件展示说明分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多种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法,最后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从是3倍数的数中找一个次品的方法。

2、利用规律解决比尔·盖茨与81个玻璃球的问题,验证猜测。

3、探究从不是3的倍数的数中找次品的方法,出示从8瓶矿泉水中找一瓶盐水,探究至少称几次保证找出的问题情境,学生分析、汇报后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方法。最后总结从待测物品中保证找到找一个次品的方法并利用儿歌形式向学生说明。

[设计意图:4-6年级学段目标中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因为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利用8和9这两个有代表性的数据分析,让学生尝试用图示法记录操作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中提取优化的策略,感知规律,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使学生对得出的结论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其次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推理的活动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四)、解释应用、完善新知。

1、课后题改编。

2 ……此处隐藏16780个字……础上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感知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完全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找次品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例如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还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并且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找次品”的教学,目的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本课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点,我从以下三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运用最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天平待测物品(乒乓球羽毛球等)

二、说教法、学法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发现、总结归纳等教学方法,给学生留下大量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相互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方法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使学生能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关于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研究学生已经接触过,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类,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也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节课中会涉及到的“可能”、“一定”等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学生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四、说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上课开始,先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将要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的图片,如火炬传递、鸟巢体育馆等,从而谈话引出同学们最喜爱的比赛项目之一——乒乓球。在这些大型的比赛中,对乒乓球的质量要求是非常高的,若出现次品就会影响运动员的水平发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找次品的问题。板书课题:找次品。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利用今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这一事件引出课题,不但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更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㈡初步感知寻求方法

1.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5个乒乓球,说明:在这5个乒乓球中有一个比较轻的,请你帮忙把这个次品找出来?

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可能想到多种方法。比如:用手掂一掂、用称一个一个的称出质量、用天平来称等。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多种找次品的方法中,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最好,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找出次品,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对托盘两边的物品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2.教师简单介绍天平原理。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天平和乒乓球,分组进行活动。然后汇报活动情况。

这里学生找次品的方案可能有多种:有的会把5个乒乓球分成三份,5(2,2,1),先在天平的两端各放2个,如果平衡,那剩下的一个就是次品,若不平衡就把轻的一组再分成两份,轻的一个就是次品;还有的可能会把5个乒乓球分成五份,5(1,1,1,1,1),先在天平的两端各放一个,如果不平衡,那轻的一端就是次品,若是平衡,就在天平两端再各放一个,若是还平衡,剩下的一个就是次品,若是不平衡,轻的一个就是次品。这里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非常关键,比如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不管你把5个乒乓球分成几份来称,每次最多称出几份?(两份)你几次能称出次品呢?(这时学生可能会说,有时1次,有时2次)那么我们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称出次品?

(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称一称,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可是由于学生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往往只考虑到事情偶然性的方面,教师在这里适时引导,用简短的几句话,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这样的设计不但帮助学生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而且培养了学生谨慎、严密的思维习惯。)

㈢合作探究寻找规律

1.出示题目:一盒羽毛球有9个,里面有一个较轻的,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要求学生小组合作,用天平称,并把找次品的结果填到老师发的表格内。在这里学生分组的方法很多,比如可以把9个羽毛球分成9份,两个两个的称,至少需要4次;也可以分成5份,9(2,2,2,2,1),每次称4个,至少需要3次;平均分成3份,每次称6个,两次就能保证称出次品;如果不是平均分成3份9(4,4,1),至少需要3次等等。最后通过观察、比较、组内交流确定平均分成3份来称,这种方案是最优的。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找出9个物品中的次品,因为物品的数量较多,分组的方法也多种多样,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对比、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中找到最佳方案。)

2.让学生观察、分析表格中的有关数据,找出为什么平均分成3份这种方案是最优的。

(从几种方案中找到最优的,对五年级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动手操作得到的数据中发现规律,再根据规律解决问题,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㈣运用规律拓展提高

出示题目:如果有8个零件,其中一个质量较重,至少需要几次一定能找到次品?

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汇报自己找寻方案的过程。

(这一环节的设计,要求学生完全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它打破把待测零件平均分成3份的认知结构,故意制造矛盾,若是待测物品不能平均分成三份,怎么办?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若不能平均分时,每份的个数应尽量接近。)

㈤总结交流巩固延伸

学生交流本节课学过的知识。

最后教师提出:若是我们待测物品的个数很多,或者是没有天平,我们怎样很快找出次品呢?

(本环节的设计是对本课内容的总结,同时又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找次品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