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职业规划

时间:2024-06-10 02:44:19
大学职业规划范文10篇

大学职业规划范文10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工作了许久,你还记得当初的目标吗?让我们做好职业规划,在今后的工作中奋勇争先吧。那么一份好的职业规划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职业规划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职业规划 篇1

“你正在自己的职业旅途上孤独跋涉吗?只为了通往你梦中的理想工作。就像一切充满新奇体验的冒险之旅,你心中的职业旅途当然要有一个明确要到达的目的地。只有你非常明确了自己的兴趣与优势所在,才能找到与自己天赋和个性最为相符的行业,公司乃至职位。

很多大学生到了快毕业时,才开始想到找老师商量就业大事。如果从大一时就定下未来目标,提前做一些职业规划,就不至于到大四时如此茫然了。根据万学教育职业能力研究院最近一项面向华北地区7所高校20xx多名大学生的调研也显示,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非常了解的还不到10%。万学教育ACT职业能力提升专家徐鹏老师也指出,面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贯穿大学四年。

目前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大学四年生活,非常迷茫,没有准确的目标和期待,我们该怎么看待的?

一览英才网专家说:目前是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或许和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序列中,只是教会了孩子们怎么做,却没有告诉孩子们朝那个方向去做,所以才会形成迷茫。所以一个人的职业规划是一定要在大学四年开始的,因为一切元素的归属都将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归宿。

那在目前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第一点是准确定位,知道你自己是谁。“我是谁?”“我的长项是什么 ?”“我最适合做什么?“我选择的专业适合我吗?”

当你刚刚开始你的大学生活时,你对自己以后要做什么不清楚是很正常的。 抓紧你的时间去学习关于你的专业能力,人格形成,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一切事物吧。这些信息将帮助你重新衡量你所选择的专业并且为你打开一个充满了无限机遇和可能的职业旅途。

通过各种学生组织、体育比赛等等课外活动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涉足了解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相似机构所能提供的关于职业的信息,对不同的职业有一定认识。和你的家人、朋友、导师等讨论你的职业兴趣,当然也可以是其它能够给你建议的其它人,尤其是那些已经在工作的人。

接受专业的个人定位测试,从而加深对自己的了解,明确你自己想要加强的竞争力。同时,努力学习,努力得到尽可能高的分数。

此外一览英才网专家建议大学生们应该开拓视野—放开步子去尝试。“我已经了解了我的专业,可是学习这个专业我能做什么呢?”“学习这个专业我将有怎样的职业发展呢?”“拥有了这个学位对我将意味着什么?”这些疑问就说明迫切需要在专业之外开拓视野了。

继续发现和收集你欢愉职业发展领域的信息。最好的资源就是那些已经工作的并且对你的职业规划有兴趣的人。 暑期兼职、实习以及一些志愿者活动都会使你得到最直观的信息。

继续拓展你在职业选择方面的知识,将所有你感兴趣的职位和行业做一个列表。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更多的关于职场的信息并研究其它相关信息。有机会的话和那些对你的职业发展有兴趣并且在相关行业工作的人进行交流,或者在这个职位上与一个专业人员共事。还可以参加其它与职业相关的活动从而尽可能多地了解行业以及整个职场。

“职场便利贴”源于台湾三立偶像剧《命中注定我爱你》。指的是工作上配合度极高,忙于处理例行性事务,但工作效果又时常被老板忽略,升官加薪都无望的小人物。

职场便利贴 - 词汇由来

职场便利贴 “职场便利贴”是台湾三立偶像剧《命中注定我爱你》中创造的新词汇。这部收视率爆红到引起《纽约时报》关注的片子,其主角就是一个“便利贴女孩”,据说这类女孩是一种盘踞全亚洲的女孩类型。

偶像剧文案是如此描述的:这种女孩,朴素、简单安分、愿望也小小的,从来就不是什么Somebody,也不期待变成一个Somebody。功能小小,但是又不可或缺,就像是一张随手可撕的便利贴,不起眼也不特别,但你的身边一定有她! 她从小就很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所以一直很努力地要对别人好,只要有人给她一点点回应,就很容易喜欢上对方,故事就从她那段“贴来贴去”的爱情开始。

这种人仿佛是为职场英雄的“便利”所存在,总是被指派做附加价值最低、又不得不做的任务,他们可能工作很努力,但却无法产生相对应的成就感。

职场便利贴 - 族人口号 平凡没什么不好,平凡才最有力量!

没有个性就是我的个性!

便利贴女孩的韧性是打不倒的!

今天不做便利贴,今天要做强力胶!

职场便利贴 - 现实情况 根据台湾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调查,职场上有高达7成的上班族认为自己具备多项便利贴族的特质。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列举了便利贴族的9大特质:包括高工作配合度、帮别人比求助于人多、很在意别人看法等。调查显示,有高达96%的上班族自认为拥有一项便利贴特质,70%的上班族认为自己符合4~6项,算是“准”便利贴,更有20%的上班族自评9项特质完全符合,堪称为办公室最苦情的一群人。

调查也显示,有65%的上班族不愿意沦为只有苦劳没有功劳的便利贴;77%的上班族乐于有个便利贴伙伴,因为便利贴不会成为工作上的竞争对手,又可把不想做的事情丢给他们做,占小便宜。

具有便利贴族特质的上班族,适合从事什么职位?有近一半受访者认为,秘书、柜台接待最适合;其次为行政、人事和总务、电话客服。可见便利贴型的小人物适合从事繁琐、较无专业技能,且重复性较高的例行性事务。

台湾人力银行副总经理吴睿颖指出:对于30~40岁仍旧是便利贴族的人来说,他们的个性倾向保守,职场性格多半安分守己、不爱变动。并非职场新人的他们应该提高专业技能,提升附加价值。否则附加价值太低,容易被人忽略,劳心劳力但升迁无望,终究沦为穷忙一族。 职场便利贴 - 存在优点 便利贴族的形成与自小的家庭教育有关,有不少父母都会教育孩子:在社会中要多为他人着想,与人玫瑰手有余香。因此助人为乐的观念在便利贴族脑中根深蒂固。其实真正的便利贴族并不认为充当便利贴有多么不愉快!他们帮助别人不求回报、乐在其中,并不需要别人的同情和怜悯。

有不少人批评便利贴族:没个性、太懦弱!从性格上来说,没有十全十美的性格,便利贴族有很多优点,他们适应性强,更容易被社会所接纳。

这个世界根本离不开便利贴,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将军,更多人只能是小兵。

职场便利贴 - 职场建议 职场新人免不了要成为便利贴的角色,关键是要调整好心态。新人刚到公司,给领导倒水,帮同事复印,并不算分外,做好小事情也很重要。新人资历浅,工作量不满,帮别人做事很正常。关键是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做。如果认为:我拿我 ……此处隐藏24248个字……。职业规划更多是战略层面的事情,是说你要如何达到未来那个职业目标,指的是实现路径。

规划2的问题在于:她想当然了。如果B的理想是创业,那完全可以继续做几年销售然后直接创业,因为咨询和投行不是创业的必要条件。事实上,并无大量数据表明创业成功的人之前做了这些工作,且销售到咨询到投行,都是很大的跨度,把时间花在适应大的跨度上,即便最后创业成功,这中间迂回的时间也不太值得。

所以,职业规划不应该是几岁做到什么职位,而更应该聚焦在实现目标的方法。且这种方法必须是现实可行的,而非想当然拍脑袋的结果。

那么,职业规划到底要规划什么和考虑什么呢?这里我总结为三点:

第一,做价值规划;

第二,扬长避短;

第三,关注外部变化。

1. 价值规划

我们姑且先抛开外部机遇,只看一个人的内在价值,其实用这个模型就可以表示出来,我在之前的文章也多次提到过。

你去看企业招聘,也是用这个思路来判断你的价值,从而决定给你的OFfer上面填什么数字:比如,他们会要求一定的学历和专业,这其实代表了你的知识水平;他们要求会使用一些工具,比如PPT、E.C.l,或者特定行业比如程序员肯定需要会用某些编程语言,这些其实代表了你的技能;他们还会要求具备一些软能力,比如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等,所以会在面试中不断让你举例,比如“你曾经克服过怎样的挑战”。另外,你的价值观、性格特质也会在面试甚至测评中有直观体现。

这些被考量要素中,冰山下面的性格、动机、价值观等一旦成型基本就很难再被撼动,所以倘若你企图花大量精力在这些上面,结果可能是没有太多意义。

你能努力的点更多是在知识、技能和能力。所以,你做的每一段工作,都要力求在这些要素上有所提升,你才会不断增值。

回到刚才规划2的例子,如果将来想要创业,那么创业需要什么知识、技能和能力,在这之前的哪些工作可以提升这些要素,这才是职业规划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2. 扬长避短

职业规划的三要素中,扬长避短具体而言就是你的优劣势,而这里其实会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兴趣,二是擅长,这是我们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两个内部因素。

兴趣这个事情,其实被误会得很深。如果没有足够强的自我察觉,往往无法判断真正的兴趣所在。因为喜欢做一件事情,跟喜欢一个人是一个道理,影响很多因素很多,往往难以轻易讲明。

但可以肯定的有两点:第一,享受不是兴趣,愿意付出才是;第二,任何事情,接触皮毛的时候不要谈兴趣。

如果有人问你,你喜欢旅游吗?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喜欢。但那是兴趣吗?多半不是。

兴趣很容易跟享受混淆。享受是被动的,无需付出;而兴趣则可能需要为了某件事情付出努力。

举个例子,很多人觉得我文章的配图特别好看,这都是我的一位好友Diane所画。

她很喜欢画画,为了这个爱好她毅然从原来的产品经理岗辞职,专注于图画创作,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去优化那些普通人不大能感知到的细枝末节,她倾注了所有精力,并从中收获了精神的愉悦和外界的肯定,这就是真正的兴趣。

为什么又说接触皮毛就不要谈兴趣呢?

比如做咨询,刚做分析师的时候,每天工作就是整理分析数据、跟高级顾问陪访并做笔记,等等。而等做到顾问,就需要解决具体问题了。所以如果只接触皮毛,你会产生错觉,觉得咨询就是记笔记,这工作我没兴趣。

所以任何事情,你至少做到60分,再谈是否喜欢。

至于擅长,很多人对它误会也很深。经常会有人问我诸如此类问题:我思维能力不行,与人沟通能力不错,请我适合什么职业?

这提问其实有两个误区:第一,混淆了可提升和不可提升的能力;第二,以为适合的职业就是那么确定的一两个。

首先,混淆可提升和不可提升的能力是说,比如刚才的冰山模型,能力其实部分在冰山上面,部分在冰山下面,也就是意味着,有些容易提升,有些是不容易提升的。而思维能力,恰恰很大一部分是可以提升的。

所以不应该说思维能力不行,并以此作为标尺去找职业,这样反而让自己受限了。而应该是先提升思维能力,自然会拓宽自己的职业道路。

其次,适合的职业其实不止一个。很多人都觉得,一定有哪个职业是我特别适合的,我只要找到它,就能得心应手、走向成功了,它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其实事实根本不是这样。我们给很多企业员工做过测评和研究,结果是能做好一样工作的人,常常也能做好很多工作,而不能做好一些工作的人,往往什么都做不好。这是因为很多工作虽然内容不同,但需要的能力其实是差不多的。

所以,选择职业跟找爱人是一样的,适合你的往往不止一个。所以,你应该聚焦的不是选择本身,而是选择之后,你如何去做好。

3. 关注外部变化

企业做战略规划的时候都会考虑外部环境、竞争对手、消费者等因素。但我们做个人规划的时候,却往往会忽略外部因素,只考虑自身,进而制定了一个完全不可行的规划。

从这张图来看,其实除了自身的内在价值之外,最后的总价值还会取决于外部因素,比如选择。

那么,外部因素要了解哪些方面才能帮助我们选择呢?这里我总结为四点:

第一,目标职业的工作内容、薪酬回报等;

第二,目标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供需关系;

第三,实现的路径,比如招聘要求、招聘渠道;

第四,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

这里我举个例子,重点说说供需关系和企业的组织形式变化:

比如在HR领域,其实存在不同的细分,我举两个领域,一是组织设计,二是薪酬体系设计,其中组织设计更偏战略层面,就是根据公司战略设计适合的组织架构,而薪酬体系更多是看如何给予员工适合的回报,背后有很多内外部数据分析,甚至员工行为的分析。

移动互联时代的兴起,让信息更加透明、数据分析更依赖高效的计算机,人的优势就会削弱,而且薪酬属于传统领域,所以薪酬领域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会出现下降、供给却在增加。

但这个时代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更容易、公司与人之间的关系从雇佣关系走向合作关系,这些趋势则会让企业重新思考它的组织架构,而组织设计本身是很难标准化的。所以,对组织设计人才需求的增长带来的机会则越来越多,而供给却没那么充足。

倘若你在几年前意识到这个趋势,现在就可以享受一些市场溢价了。

所以,善于发现外部形势的变化,才能为自己挖掘到更多机会。

至此再回到文首的三个问题,结论总结一下就是:

1. 要做职业规划,就跟企业一样

2. 要自己做规划,不要求助于别人;但是不要空想,要掌握方法,正确地做

3. 职业规划三要素:价值规划、扬长避短、关注外部

3.1 价值规划:知识、技能、能力的提升;

3.2 扬长避短:兴趣和擅长,兴趣不是享受、一件事情只做皮毛不要谈兴趣;擅长要区分能否提升;

3.3 关注外部:供需关系、企业变化等。

《大学职业规划范文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